《大衛戈爾的一生》:關於生命、超越和死刑
  一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、羅德獎學金獲得者、某大學哲學系教授,卻因為強姦、謀殺同事被判死刑。他在死囚牢里六年始終一言未發,但在即將被處死時要求接受媒體採訪。以立場公正著名的女記者貝西布魯姆接受了這個任務,並在採訪過稱中發現這個案件存在諸多蹊蹺,於是,她採訪邊調查,然而調查結果卻出人意外,令人心碎-------酒店經紀
  這就是《大衛戈爾的一生》,事實上更準確的應該是“大衛戈爾的生命”,因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是“生命”以及“與生命有關的一切”,而不是戈爾人本身。而造成這種偏差主要因為字幕翻譯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,我們接觸絕大多數外國電影全憑熱心人,尤其是翻譯,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想看明白只能靠猜。但熱心歸熱心,水平卻大都一般,簡單的對話還好,一旦復雜問題就出來了。像這部電影,可以找到的字幕版本有六七個,簡單部分大都一樣,但在一些關鍵之處卻各唱各的調,有的翻譯結果竟然完全相反,從而誤導了觀眾對劇情的理解,使得他們在那些本不應該爭論的問題上吵個沒完。即使是翻譯質量好的,也會出現錯誤,比如接下來將要談到的“when your habits survive your dreams”,即“當你的習性(沒有因為夢想的需要而改變)在夢想中保存下來”,幾乎所有的字幕都把“habits”翻譯成了“習慣”,導致整個語義亂作一團。再加上高質量的電影通常惜語如金,致使某些台詞包含重要信息——這部電影長達兩個小時,但台詞包括“let’s go”“sorry”總共才一千二三百句,如果理解失誤,就可能失之千里。另外外語的語義語境和我們有很多差異,稍不註意就成了另外一個意思,所以看外國電影最重要的就是要找一個字幕質量高的,最好能懂一點外語。
  但無論如何,《大衛戈爾的生命》都是一部高水平電影,一部完全可稱之為典範的藝術電影,一部值得關註、思考、分析的藝術電影。台南當舖

  說到藝術,很有必要對它的定義進行規範,因為當代漢語中的“藝術”意指太過寬泛,但凡想顯得“高雅”一點的都會給它戴一頂“藝術”的帽子,搞得現在“藝術”滿天飛,連塊石頭都成了“藝術品”。
  但事實上,現代意義上的“藝術”來自西方,而“藝術”之所以吃香也正是這個原因,而在此之前,我們現在所說的很多“藝術”的地位其實很不怎麼樣,基本就是一“玩意兒”,比如相聲、比如京劇。正是西方的“文化入侵”,我們“藝術”中才有了“尊榮”味道。因此,在我們進行藝術鑒賞時,盡可能使用外來標準,這不是崇洋,因為我們的“藝術”基本就一標準——得到了政府的褒獎,而藝術最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“自由”,所以的事政府一插手,什麼都不要說了。中山區指壓
  大致來說,藝術是這樣一種東西,它的核心是“美”,它的形式是“詩”,它的客體是精神,它的結果為“感覺、情緒、感受”。但由於它作用效果具有明顯的主觀性且涉及範圍太廣,所以很久以來盡管對它的解釋眾多,但始終無法形成一個明確、規範定義。但這並不是說“藝術”完全沒有標準,而是這些標準有些復雜。
  到目前為止,被各方普遍接受的藝術特徵主要有這麼幾個:整體性、多樣性、曖昧性、以及獨一無二性。如果還可以加一條的話,那就是它的思想性。
  說到思想性,我們很多人都會笑,因為這玩意------ 好像老外不搞這方面的教育。但有個現象必須註意,那就是但凡用來作用於精神層面的東西,無論作者有意無意或者願不願意,它都會表現出一定的價值取向,比如喜歡厭惡,比如歌頌憎恨,而這個價值取向就是“思想性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  那麼,什麼“思想性”的東東才可以“傍”上藝術?
  這個比較敏感,所以不能亂講。但前面說過,藝術的核心是“美”——註意這個美是哲學上的美而不是冰冰姐長得好不好看,所以,藝術思想必須向崇尚美、尊敬美、表現美。一個極端的例子是,納粹時代德國許多宣傳品都具有的相當藝術品位,但因為它的服務對象是人類最醜惡的行為,所以所有藝術殿堂都把它排除在外。
  具體到電影,一部可以稱之為“藝術”的電影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:第一,敘事層面,它能夠完整或者相對完整地敘述一個過程、一個存在、一段感情。調度層面,它的段落、線索、表演、細節有序交織、協調統一,能夠完整地落實作者的意圖;第二,內容、形式、手段必須足夠豐富、多樣;第三,它能夠讓人產生復雜、曖昧、難以名狀的情緒。當然,這種情緒只針對那些“能夠看得懂的”、“感覺神經比較敏感的”、“多少知道什麼是藝術”的人,因為指望李逵看到薛寶釵後像寶哥哥那樣百轉千回是不可能的。
  除了以上三點,另外就是,它傳遞的價值觀必須符合美學標準。
  正因為如此,所以《納德和西敏》是藝術電影,而《史密斯和史密斯太太》不是;《教父1》是,但《教父3》不是;《小武》是,但《小時代》不是;《活著》是,《十三釵》不是;什麼什麼“大業”更不是,無論它有多少明星加盟最後賣了多少億,都不是。——但如果人家非說是也不要較勁,因為在唯我獨尊的背景下,任何“美”都是玩意兒。
  看到這里,或許有人會問了:那《玉女心經》是不是?因為我看舒淇大戰李麗珍時感覺也很曖昧的呀?
  這個——不是,因為這個“曖昧”和“藝術”那個“曖昧”不是一回事,這個曖昧直通臍下三寸,而“藝術”的“曖昧”只停留在腦袋,而且它表現為“復雜“、“多樣”、“模糊”、“難以名狀”,也就是不太容易說明白,最起碼一時半會兒說不明白。
  還有,除了爛到無語,大多數電影都有幾個具備“藝術”水準的鏡頭或橋段,只是這種電影更多的是非藝術的東西,所以沒有必要糾纏。
  不過,如果想對一部作品完成最終的評定,僅有以上標準仍不夠,還需要對它進行分析,也就是必須講出它之所以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道理,不能僅憑主觀辦事。而電影分析常用方法有兩個,文本分析和敘事分析。
  文本分析主要指對電影的用光、色彩、畫面構圖、鏡頭調度、節奏、情節設定等“技術”方面的因素進行分析,以找出這部電影或者某位導演的特徵項,進而發現、固定電影或導演特點和風格。王朔曾經說過,張藝謀就是一個好漆匠。此話雖然有些過分,但他所用的方法就是文本分析。但這種方法多見於專業領域,普通人不需要也沒必要瞭解掌握,所以對於大眾來說,見到更多也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是電影的敘事分析。
  所謂電影的敘事分析,簡單說就是影評,是指在對電影敘事的故事內容、邏輯可能、結構方法、場景段落、人物空間、表演配樂、思想意涵等等方面進行評價分析的同時,進一步完善電影中諸多元素的關系聯接,發現、尋找那些含有隱喻、暗指的鏡頭橋段,從而體會、體驗電影作者的良苦用心和駕馭電影元素的能力水平。進而提升影片的觀賞價值,並增加對電影的欣賞趣味。
  但是,因為構成電影的元素太多,很難對所有元素都進行分析,所以大多數影評針對的只是幾個點或幾個方面。我們常見的影評基本都是這樣,雖然很多都是廣告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影 生命
    全站熱搜

    倪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